国际健康健美长寿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n Health, Fitness, and Longevity

从和谐身心谈健康

2023-11-25 18:23:57 阅读(1313)

「导读」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谁都想活得健康、潇洒,度过幸福而短暂的一生。但疾病往往悄悄缠身,使人感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和人生旅途的艰难,有的人因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谁都想活得健康、潇洒,度过幸福而短暂的一生。但疾病往往悄悄缠身,使人感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和人生旅途的艰难,有的人因此而英年早逝,有的成了长期专职病患者,给家庭、社会增加负担。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也越来越宽,新病、奇病、时代病、富贵病不断袭来,经常困惑着现代人。人们在与疾病不断抗争中,慢慢地认识到健康不单纯是肉体无痛无病,还与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 健康新理念和新标准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了具体的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 ①精力充沛,从容不迫担负日常生活,繁重工作而不感到紧张、劳累。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好。 ④应变力强,能适应外界各种环境变化。 ⑤能抵抗一般疾病如感冒,传染病。 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整齐,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美国人对于健康讲了5条:1.生活方式健康;2.社会健康:指人在社会上能和其他任何人和谐相处;3.情绪健康;4.精神道德健康;5.满足本身的生活需要。

  1999年WHO又提出健康标准: 身体健康(5快)①吃得快 ②走得快 ③睡得快 ④说得快 ⑤便得快 。心理健康:(3好)①个性好:心地善良 ②处世能力好:有自控能力,能适应变化 ③人际关系好:助人为乐。

  所以,最新的健康定义包含4条:身体健康、心理平衡、社会健康和道德健康,综合起来叫身心健康。

  二、 掌握情绪 把握健康

  1. 情绪乐观者长寿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核心,而情绪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乐观情绪是身心活动和谐的象征。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古人所讲的“心”不是心脏,而是指大脑的神经活动,指心理活动,因此任何情志的失调都会伤心,心伤则会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情绪可以通过大脑而影响心理活动和全身的生理活动。乐观情绪可使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作用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人体健康,促进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国内外许多科学研究都指出:长寿老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乐观的情绪,宽广的胸怀,开朗的性格。湖北省曾对省内88名百岁老人进行过调查,发现积极开朗型45名,占51.2%;安静温和型39名,占44.3%;孤僻忧郁型4名,占4.5%。这4位老人虽然孤僻、忧郁、内向,但自控能力强,因此也长寿。因此,人们把情绪乐观称为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

  2. 负面情绪生百病

  人的情绪状态、心理因素对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很大影响。医学家认为:“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这种情绪和心境如不及时调整,长期压抑,可以使人生病,甚至致癌、致死。我国心理学家对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因患者在病前不良的个性和情绪引起的高血压占74%。美国某医院对500名胃肠疾病患者的调查显示:情绪引发疾病者也高达74%。中医有“百病皆生于心”之说,“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中医七情致病论也印证了疾病的心因性,中医学者王忆勤、凌昌全曾在2000.2《美国综合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总结出情志因素在肝癌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也说明了部分疑难杂症的发病原因与情志密切关联。美国医生指出,致癌性格包括不愿意宽厚待人、容易激怒、一味自怜、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易和别人发展深厚友谊,自我意象甚差,总嫌自己不好等。此外,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变化对免疫功能影响很大。精神上的忧虑、悲伤、恐怖、压抑等消极情绪如不得到及时调整,可通过人的高级神经中枢影响下丘脑,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免疫力下降,加上其他因素,引起细胞变异,形成癌细胞。因此,不良情绪也是癌症的促活剂。

  3. 宗教信仰有益健康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信仰任何一种主流宗教的人,不论男女,其平均寿命均比其他人要长;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也比其他的好;他们的血压比其他低;他们患中风、抑郁症、心脏病和产生焦虑不安情绪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小;他们自杀的可能性更是远小于普通人。这些都是美国的医学院校和卫生保健机构的研究成果。还有更令人震惊的发现:杜克大学医学中心(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哈罗德·科尼格(Dr. Harold Koenig)博士对所有主流教派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少参加宗教活动会对人的寿命产生极大的影响,相当于每天抽一包烟、连续抽40年造成的危害”。科尼格与来自杜克、哈佛(Harvard)、耶鲁(Yale)这些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最近又分析了大约1,100项有关宗教活动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大部分数据显示出参加宗教仪式与增进健康之间存在着具有统计意义的联系。(研究人员将参加宗教活动的次数作为参照数据,因为这是一个客观的数据点,而不是试图根据各人的真实信仰进行归类。)一项研究发现,定期进行礼拜的人的血液中间白细胞素¹的指数很低(越低越好)。即使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如果他们定期参加宗教仪式,其白细胞素¹的指数也会降低。另一项研究还发现,在耶路撒冷,不信宗教的以色列成年人患心脏疾病的危险要比那些信仰宗教的成年人大得多。研究人员威廉·斯特劳布里齐(William Strawbridge)用了28年时间,对大约5,000名加利福尼亚人进行了跟踪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于两年前发表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他发现,尽管在男子当中并没有这样明显,但那些每周参加一次宗教活动的妇女的确明显地延长了寿命。斯特劳布里齐还发现,从总体来看,教会信徒并不是一开始就比普通人健康,相反他们开始时的健康状况还达不到平均水平,只是后来身体才逐渐越来越好。另一项主要由得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研究人员进行的新研究发现,定期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比那些从不参加的人的平均寿命要多7年。

E